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哥窑釉制作工艺复杂,难度较高,但是哥釉极为美观,历来备受藏家所推崇,更被皇家视为珍藏。清乾隆对哥窑瓷器甚为喜爱,尝欣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在他赞美瓷器的近 200 首诗中,描写哥窑的共有21首,涉及盘、碗、洗、瓶、尊、炉、枕、砚等造型。宫廷工匠遵旨将其镌刻在器物上,部分流传至今的作品为今人了解乾隆朝对哥窑瓷器的鉴赏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可见皇室对其品类之珍视怜惜,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近期我司有幸征集到一件“哥窑(清仿大盘)”,“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一件清代仿宋代的瓷器。在我国仿制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情,那时候的仿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而是出于对故人的尊重和对这种瓷器的向往的目的而仿制,这样的仿制瓷器是很有价值的,一定年代的仿制品也是古董。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呈盘型,多见的仿古造型,底足较为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因工艺复杂、身世神秘,所以传世量最为稀少。
哥窑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明、清至今,一直被视作名瓷而进行仿烧。从传世和考古发掘获得的实物看,景德镇御器(窑)厂在明代宣德年间已成功仿烧哥窑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兴盛。
现此“哥窑(清仿大盘)”持宝人潘先生委托我司诚意出售、欢迎各界收藏家咨询或出价!家中古董,手中珍玩,想知道年代吗?想了解现在的市场行情价格吗?想急于出手,而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吗?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拨打4009921808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